菁彩重現- 後壁 菁寮

從過年到現在, 一直忙著工作, 功課, 心裡總是掛記著這件事...
自從從爸爸的同學楊老師手中拿到這本 "菁彩重現" -- 無米樂故鄉的故事,  就想著要好好把這本, 由 "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團隊, 經過一年餘,  進駐菁寮執行 "區域型文化資產-菁寮聚落活化與再生計畫" 的成果摘錄出來 ...
本計畫案於 2008 年由台南縣政府委託辦理的,  裡面資料極為豐富,  就像總編輯也是本案計畫主持人 蔡福昌執行長, 在本書前面所"說"的一段話 : 「.....藉由 "無米樂" 所重新喚醒農村價值和地方集體記憶,  成為驅動地域振興的發展契機,  並以此齊心協力打造菁寮聚落的未來... 」確實是 ....
過去台灣 四~五十 年代,  經濟快速發展,  許多傳統技藝,  傳統聚落,  甚至傳統生活,  也都快速消失不見....
當我們現在面對 地球暖化,  大環境反撲的種種災難時,  人們確實需要反省,  過去傳統延續 , 為什麼要這樣流傳 , 不無道理...
今天是一個開始,  先介紹這本書,  然後慢慢將這本書的 "菁彩" 內容,  慢慢介紹給大家,  也表達一些我個人對這個地方的一點... 情感,  想法,  與思維....
沒有什麼大理想, 或者 大的目標,  只是 因為他是爸爸的故鄉,  而我身上留著也是這塊土地的血液....
人親土親罷了 .....
      
本書總共有十一個章節, 內容極為豐富,  包含 菁寮的古往今來,  過去輝煌的年代,  消失的老行業,  目前的老店家,  特有的建築,  民間信仰,  現代新農村,  耆老話菁寮,  以及村民生活印象.....
開場白有 台南縣長,  文化處長,  墨林村長,  菁寮村長, 後廍村長,  及總編輯的話..
對於這片土地,  可以有這樣的紀錄與成果,  無不感到欣慰...
首先先介紹後壁菁寮所在的地理位置...
台南縣最北端鄉鎮,  位於八掌溪與急水溪之間的狹長平原,  加上位於北迴歸線附近,  氣候潮濕多雨,  自然環境適於耕作,  因此素以出產 優質米, 聞名全國
八成居民從事與稻米生產相關行業,  目前水稻耕作面積 約 5,400 公頃,  佔全國 1.8 %,  稻米產量 37,800 公噸,  佔國內 1.9 %,  二項皆為全國之冠,  所以稱後壁為"台灣米倉",  實至名歸....
位於八掌溪南岸的菁寮聚落,  屬後壁鄉內大型集村聚落,  以行政區域劃分, 有菁寮,  墨林,  廍三村,  面積約為 45 公頃,  人口數為 2, 000 餘人 ...
首先介紹, 地名由來:
一,  菁寮村
"菁寮村" 舊地名為 "菁仔寮",  清朝時期墾民在此大量栽種 "菁樹 (菁仔)",  收成後加工製成染料,  因為溪畔土壤適合 "菁仔" 生長,  墾民就近八掌溪從事染織業,  利用溪水洗滌染布.... 
為保護放染料的 "菁仔桶" , 不被雨淋,  搭起草寮遮風避雨,  因此大家慣稱此地為 "菁仔寮"..
文化工作者曾在庄內一戶人家裡的神主牌發現,  清代中葉即以 "菁寮" 為地名 , 裡面清楚記載清康熙年間,  莊氏祖先娶了 "後菁寮" 黃姓女兒為妻...
後來居民日益壯大,  遂將大庄二分為"前菁寮" (東邊),  "後菁寮" (西邊),   "後菁寮" 之後又以庄內道路 (南85線) 為界,  劃分為 "菁寮第一保" (今墨林村),   與 "菁寮第二保" (今菁寮村),   戰後,  地方行政體制變更 , 經過抽籤,  幸運沿用 "菁寮" 地名,  成為 "菁寮村",  目前約 200 戶 ,  多為 黃 , 楊姓氏...
二,  墨林村
第一次聽到墨林村,  都覺得好文雅的名字,  有別於台灣各地村落名稱,  菁寮村之東即是,  日治時期為菁寮第一保,  本地為後壁的發展中心,  當時的 "菜店",  戲院,  販仔間,  農會 , 及飲食店林立 , 非常熱鬧,  戰後 因菁寮名稱已被鄰村先使用,  當時的村長阮謙,  便另取名 "墨林" 為村名,  有"墨客林立" 之意,  期許當地人才輩出,  現有住戶約為 300 戶,  以 殷,  黃,  莊為大姓...
三, 廍村
"廍" 意指 "糖廍" (草仔廍),  是清朝製糖場所,  當時是嘉南平原主要產糖區,  每 9 ~ 15 甲,  就設一個 "糖廍",  此地位於八掌溪南畔,  在後菁寮北邊,  加上設有一個 糖廍,  因而得名...
本村為後壁鄉內,  位處最北端,  日治時期為"菁寮第三保",  目前約有 160 戶,  村民多姓 黃..
而爸爸即是 菁寮  廍村人,  目前尚有許多親族仍住在此地..
阿公 當時是在地方算是知識份子,  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師範學校 , 是位"先生",  家裡一直有張阿公身穿軍服, 非常英氣的照片,  爸爸說那是阿公當老師時的衣服,  只是為何手持軍刀,  爸爸說日治時期,  老師也算是軍官,  算是文官...
爸爸的堂兄弟很多,  也都還居住在此,  務農居多,  也有從事公務人員,  還記的有一位堂伯是在鐵路局工作到退休...
今年過年看見老家模樣,  不知道該說是三合院還是四合院,  仍保留的還算完整,  說真的,  如果可以拍成 紀錄片,  不知道該有多好,  因為時代變遷,  許多事很難說,  把這些化成影像,  文字記錄,  也算是給後代子孫,  一份傳承的禮物..... 

註 : 沒想到這本書已經有格友有興趣了
我多寫一些他相關的資料給大家, 這本算是政府出版品..
出版者 : 台南縣政府
地址: 730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36號
電話: 06-632-5865
ISBN 987-986-02-0414-8
定價 : 300 元

4 則留言:

  1. 如何能拿到這本書籍?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目前不確定,  不過我想屬於政府出版品,  應該可以到販售政府出版品的書店洽購 :D ...

      刪除
  2. 拿到這本書了,看完就想帶著相機去探索菁寮。
    謝謝妳的介紹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希望你玩得愉快, 收穫多多 :D 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