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週報-95/08/06

回應之聲

 

經文:詩篇一百五十篇1-6                                 胡忠銘牧師
歌羅西書三章16-17

前言:

小時候,可能是比較善解人意,又加上「好嘴」,大人們總覺得我是當牧師的料,在家人的鼓勵下,小學三年級時,我就萌生長大以後要當牧師的意願。喜歡音樂,又在教會參與聖歌隊服事的家父,有感當牧師若諳音樂,對於牧會必定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我小學三年級起,就不惜投下「鉅資」,讓我學習鋼琴。因為這樣,從小,我便對音樂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

1960年代的台灣,學鋼琴可說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若非家庭經濟許可,要學鋼琴,談何容易!在學琴的過程中,幸好有多位貴人的相助,才得以如願。

感謝的是,我本屬的善化教會,有位受過日本教育,熱心愛主的國中音 樂 老師,知道我長大後要當牧師,所以「半教半送」的指導我好多年的琴藝,減輕了家父學費上的負擔。

在學琴之初,家裡尚未買琴前,我所就讀的小學之校長,特別開放學校的音樂教室,允許我可以利用下課時間練琴。雖然學校的鋼琴已經老舊不堪,有好幾個琴鍵彈不出聲音來,然在鄉下地方,有一部鋼琴可練,可說已經謝天謝地了!

最讓我永生難忘的是,旅居菲律賓,經濟情況不錯的二伯父,在我國中二年級,回台參加祖父的告別式時,從祖母口中得知,家裡買不起鋼琴,得四處借琴練習的窘境,離台之前,乃慷慨解囊,買了一部當時等同一間房子價錢的全新山葉鋼琴送我,好讓我得以在家裡練習鋼琴,不必四處奔波,向他人借琴練習。這件事,對我日後用音樂服事上帝的心,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就這樣,自從小學三年級起,我一方面學習彈鋼琴,一方面隨著父親參加教會的聖歌隊,直到青少年時期的國中二年級階段,聲音變粗,無法再繼續唱第一部(soprano)為止,才開始投入司琴的行列。此時,學校老師也要我接替畢業的學長,擔任學校合唱團的伴奏。國中三年級時,我曾多次跟隨合唱團,代表學校前往各地參加比賽。可能是合唱團成員全都是女生,只有擔任伴奏的我是男生,出盡鋒頭的緣故,我的心中曾經有過長大之後,當個鋼琴演奏家,在人前表演的幼稚念頭。

從國中三年級開始,我便在母會善化教會擔任主日禮拜的司琴,一直到進入神學院就讀為止。還好,進入到神學院以後,隨著年齡漸長,我發覺,若用音樂來服事上帝,會比當一位演奏家來得有意義,也同時激發了我在牧會的生涯中,用音樂來回應上帝的構思與堅持。

.上帝給德生教會的特別禮物

1998723,來到德生教會牧會之後,我發覺,教會有許多的音樂人才,特別是96日 就任禮拜時,在李運進長老的號召下,有多位兄姐拿起管弦樂器,加入禮拜的服事,深受與會來賓的好評,進而更加激起了我在德生教會用音樂來回應上帝的決心。這幾年來,果真在多位對音樂有負擔的兄姐,投入音樂的服事行列,於教會的重要節期,參與音樂讚美禮拜,使得德生教會的樂團,名聲遠播,許多人慕名而來觀摩與學習。

2002年,為能讓青少年也能夠有參與音樂的服事,教會組成了一團名為<德生樂集>的青少年弦樂團。四年後的2006721-27日,在各種條件均已具備的情況下,終於組團出國,前往日本東京池袋的台灣人教會,以及日本人的品川教會參與禮拜和演奏,同時參觀位於東京市區內的武藏野音樂大學之樂器博物館。在籌備的過程中,承蒙本會陳振生長老、陳恆明老師的殷勤指導,以及陳采芹姐、陳淑慧姐的協助,加上多位愛主的兄姐之代禱與奉獻,使得訪日演奏之旅,得以順利成行。在演奏與訪問的過程中,所有的團員和指導老師,皆深刻的感受到,用音樂來讚美上帝,同時促進國民外交,著實非常有意義。

    德生教會能夠聚集這麼多的音樂人才,在禮拜中用音樂服事上帝,並於教會重要的節慶時,用各種樂器來讚美上帝,且固定每年兩次假高雄市立音樂館演出,還於今年暑假期間,前往日本作為期七天的音樂之旅,可以說是一種福氣。這不但是文化、藝術的展現,也是一種恩賜的發揮,更是信仰的表現。或許,可以用下面這一句話:「管弦樂團是上帝給德生教會一項特別的禮物。」來形容上帝對德生教會的厚愛。畢竟,在台灣,能擁有管弦樂團的教會並不多見,德生教會能享有這個福份,擁有成人與青少年兩團的管弦樂團,我們實需用感謝的心,將之發揚光大,以此來回應上帝的大能,並成為傳揚福音的工具和記號。

二、回應與讚美的訓示

「聖經是上帝啟示人類的話,聖詩是人類回應上帝的聲音。」是我在拙著《聖詩的認識與應用》一書當中所寫的一句話,亦是該書的基本命題。個人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看法,乃我們要和上帝產生良好的互動,除了要活出基督之外,在共同禮拜與個人靈修時,也當仔細閱讀聖經,專心聆聽上帝所啟示的話語,還要用「聲音」來回應上帝,才能和祂建立起美好的關係。

所謂的「聲音」,除了禮拜所吟唱的聖詩之外,舉凡樂器、舞蹈、詩章、頌詞等,能夠讚美上帝,讓祂的名得著高舉的,都是非常好的回應工具。舊約詩篇中的詩人,就常提到用詩詞、用歌聲、用樂器、用歡呼等,來回應與讚美上帝的重要,就連諸天、穹蒼、星辰也都要一同歌唱,述說祂的榮耀,傳揚祂的手段。其中,最讓人所樂道的,莫過於詩篇九十八篇4-8節,以及一百五十篇1-6節當中詩人所提出的懇切呼籲:

詩篇九十八篇4-8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

要用琴歌頌耶和華,用琴和詩歌的聲音歌頌他!

用號和角聲,在大君王耶和華面前歡呼!

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要發聲。

願大水拍手;願諸山在耶和華面前一同歡呼。

詩篇一百五十篇1-6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他!在他顯能力的穹蒼讚美他!

要因他大能的作為讚美他,按著他極美的大德讚美他!

要用角聲讚美他,鼓瑟彈琴讚美他!

擊鼓跳舞讚美他!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

用大響的鈸讚美他!用高聲的鈸讚美他!

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除了舊約中的詩人,極力呼籲我們要用歌頌和讚美來回應上帝之外,保羅也在寫給以弗所和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強調回應的不可或缺。保羅如此說道:「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無論做什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歌羅西書三章16-17節)

詩人和保羅之所以會鼓勵上帝的子民用這樣的方式回應上帝,乃他們感受到,上帝是美好的,是偉大的,沒人像祂一樣,能夠創造天地萬物,行奇妙的事,施行救恩。

.讓教會成為回應的教會

    既然聖經中的詩人和保羅,如此重視回應與讚美上帝的重要,那麼如何讓教會成為回應的教會,當是我們責無旁貸的。

1.以日本東京品川教會為例

日本東京品川教會,是德生教會母會新興教會的姐妹教會,照這樣的關係看來,品川教會可以說是德生教會的「阿姨教會」。品川教會原本屬於日本基督教團,後來因故脫離了日本基督教團,而成為一間不屬於任何教派的獨立教會。1978618日 ,品川教會與德生教會的母會新興教會,在蘇天明牧師與佐伯洋一郎牧師代表雙方的簽約下,正式締結為姊妹教會。

    品川教會樓高只有三層,在大廈林立的東京,可說不怎麼起眼,但由於佔地廣大,禮拜堂內部設施完善、光線明亮、高雅大方,在當地赫赫有名。教會的經濟來源,除了會友的奉獻之外,有一大筆經費來自於隔壁的商業大樓,日本著名的三井住友銀行正位於此辦公大樓內。其因乃隔壁的辦公大樓比品川教會早蓋,當品川教會有意要建蓋新禮拜堂時,該大樓擔心教會蓋起來之後,會擋住辦公大樓的視野,使辦公大樓失去視野廣闊的價值,因而前來與品川教會商量,盼望教會勿蓋大樓,以免擋住他們的視線,他們將出資向教會買六十年的空間,同時協助教會建蓋禮拜堂。雙方經過協商之後,終於達成共識,各蒙其利,和平共處。

    品川教會的建築物,除了作為禮拜的場所外,也肩負著社區的福音工作,不但開辦幼稚園,也提供禮拜堂作為社區聚會、演講和結婚的禮堂。值得一提的是,品川教會是一間專門提供音樂演奏的教會,縱使是一般的音樂會,只要透過申請的手續,他們也都相當樂意外借,因此,東京有許多中小型的音樂會,皆選擇在此演出。禮拜堂的內部空間與音響設備堪稱一流,和政府文化單位所設立的音樂館相比,實不分軒輊。品川教會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洞見和前瞻性的開放作為,其主要的原因和目的,乃他們要讓教會充分發揮功能,成為一間回應與讚美上帝的教會。

如今,品川教會在吉村和雄牧師的帶領下,連同主日學生,每個禮拜的平均出席人數,約三百五十個人左右。如此的規模,在神道教盛行的日本,可以算是一間超大型的教會。

2.以美國洛杉磯水晶教會為例

位於美國加州橙縣園林(Garden Grove),被人稱為「南加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水晶教堂﹙Crystal Chapel﹚乃舉世皆知,該教堂的歷史,只不夠短短的幾十年,卻創造出基督教會增長的奇蹟,令人刮目相看!

1968年,羅伯特舒勒牧師(Rev. Dr. Robert Schuller )基於「若是人們能在一個花團錦簇,無居無束的環境中來崇拜上帝,該有多美!」的構思,心中殷切盼望能夠建造出一座看起來似乎沒有屋頂和牆壁的教堂,此一構想,在美國著名建築師菲力普.強生(Philip Johnson)的協助與設計下,用鋼骨和水晶玻璃為主要建材,歷經十二年的努力,可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教堂,終於在1980年竣工。

多年前,我曾藉著赴美的時間,特別抽空前往參觀,對於禮拜堂的宏偉,以及各種軟硬體設備,印象非常的深刻,特別是他們的管風琴、管弦樂團,以及聖歌隊的印象,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永難忘懷。

水晶教堂的名聲遠播,建築物的宏偉是主要因素,然此之外,還是得有許多的客觀條件加以配合,才會有今天漂亮的成績。因著水晶教堂外觀的宏偉,聚集了許多基督徒的菁英,特別在音樂的服事上,更是吸引了相當多的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音樂家前來共襄盛舉,他們認為,能夠在水晶教堂參與禮拜音樂的服事,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自從1980年水晶教堂竣工以來,每年的聖誕節,教會都會舉辦盛大的音樂禮拜,藉以慶祝耶穌的誕生。過去,教會舉行音樂禮拜時,都會吸引許多當地民眾前來參與,然而近幾年來,人數則有不斷提升的趨勢,其中,不乏遠從台灣、香港、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慕名而來的聽眾,尤以華人最多,光是去年平安夜當天,在人數高達一萬五千人的會眾中,就有五千位華人參與平安夜音樂禮拜。特別是在20051225日 凌晨十二時,由羅伯特.舒勒牧師所主領,鋼琴先生韋羅渣(Roger Williams),管弦樂團指揮家卡約尼(Johnnie Carl)配合演奏的這一場音樂禮拜,更是震撼人心,在場的會眾,無論基督徒與否,皆深受感動,掌聲與歡呼聲不斷,共同慶祝主耶穌基督誕生。可見,美好的禮拜與動人的音樂,亦是水晶教會吸引人前來聚會的一大利器。

結語:

    音樂是上帝給予人類最為美好的禮物,人若能用音樂來回應與讚美上帝,是最好不過的信仰行動了。看到日本品川教會與美國水晶教堂,用音樂來回應與讚美上帝的見證,著實令人感動。今天,德生教會有這麼多的音樂人才在此聚會,實在是上帝特別的恩待和禮物。我們當加以善用上帝所賜與這麼美好的禮物,效法詩人與保羅所教導的訓示,一起透過各樣的樂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見證福音,好讓德生教會成為一間回應與讚美上帝的教會。

∮德生簡史∮            蓽路藍縷、德生的誕生

 

1964-1976

為響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一百週年紀念所發起的倍加運動(PKU百週年倍加運動,教會會友增加一倍),高雄新興教會在分設了六合與安生兩間教會後,蘇天明牧師乃邀請在彰化牧會的神學院同學邱天登牧師前來高雄開拓第三間子會,邱牧師欣然受邀。之後,在新興教會翁嘉器、吳招生、吳新德、余蔡倫、彭清約等多位長老的奔走下,決定租下座落於德生街23號的房屋作為聚會場所,並將之命名為「德生基督長老教會」。

196482,由當時高雄中會議長李傳牧師主持了德生教會的開設禮拜,在當時狹小的二樓禮拜堂裡擠滿了一百二十名觀禮者,見證德生教會的誕生,可見當時的盛況。隔週即舉行第一次主日禮拜,當時出席人數約七十餘名,德生教會的成長就從這七十人開始。

我們的母會新興教會在生下了德生之後,乃將住在高雄市大同路以南、中山路以東劃歸為德生的牧區,至於大同路附近的會友,則任其自由選擇。朱文泰長老因而感念地說:「母會真是用心良苦,給了我們最好的基本會友。當時的長老們更是獨具慧眼,捨棄了原先所找的地方(現為信義會苓雅教會),先暫時租屋在德生街,並於同年(1964年)11月間,再以台幣31萬元購得建堂用地208坪 ,於1967226日 由蘇天明牧師主持定礎式,並於36日 正式動工,由黃爾謙營造廠建造,總建築費五十六萬零兩百三十六元,由母會、支會共同負擔。租屋期間,仁愛街口有一會友 陳守善 先生熱心愛主,特地將他的自宅提供給德生教會,直到1967年禮拜堂落成,917日 舉行獻堂感恩禮拜為止。在當時租屋期間,母會每星期皆派二位長老、二位執事前來協助聖工,同時也派吳進蘭執事擔任主日學校長,因而奠下良好的根基。」

第二年613日 即召開第一次小會,由邱天登牧師擔任議長,出席長老翁嘉器、吳招生、吳新德、余蔡倫、廖恩賜、廖林螺,會中接納由母會及他教會遷入的正會員:成人男25人、女44人及小兒:男31人、女23人。並於88日 ,依初代教會的模式,設立了第一任執事七名。

六十年代高雄市的工商業起飛,人口驟增,而教會聚會人數也日益增加,到了1968年,德生教會已有四位長老、六位執事,加上成人和小兒會員共計有200多名。

1969年,母會新興教會向所屬的高雄中會提出申請,經過議決,准予升格為堂會。從此,德生教會便成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下的自治堂會,之後,每年固定召開定期和會,同時為會友的靈命和教勢之增長而努力。

1972年,高雄中會因故分裂成兩個中會,德生教會決定隨同母會歸屬於壽山中會。

騎鐵馬的牧師

    邱牧師是位謙和獻身的牧者,努力不懈的開拓德生教會,經常騎著腳踏車挨家挨戶探訪會友,傳播福音,關懷區域甚至遠達草衙、崗山仔、籬子內、衛武營一帶。邱牧師除認真探訪會友外,並善於替會友排解家庭糾紛,亦常鼓勵會友讀經靈修,也舉辦了多次的培靈會。此外,邱牧師也常透過禱告和聖靈的帶領,多次使得受邪靈糾纏的會友脫困而清醒,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第一個禮拜天,邱牧師為了修理屋頂上的水塔,不慎從三樓跌落摔成重傷,在全教會會友齊心的禱告下,竟能在六週後平安脫離險境,且得到痊癒,可謂是德生教會的第一個神蹟。

德生教會的神蹟還不只於此,設立十年之內,會友人數包含主日學已接近300名。這部分要歸功於邱牧師及牧師娘,十幾年來不分寒暑,終年騎著他那一輛老舊的「鐵馬」穿梭於前金、苓雅區的大街小巷之間,挨家挨戶地探訪每一位會友,並關懷他們的家庭。邱牧師勤奮地作工,對長執同工們的要求從不放鬆,大家在他的精神感召之下,無不樂於參與搭配,做好教會各項事工。

邱牧師娘也是一位勤儉耐勞的姊妹,記得在早期教會還沒有僱用堂工的那一段日子裡,禮拜堂的清潔工作,幾乎全由她一人包辦。當她罹患鼻咽癌時,她亦不辭辛勞的繼續服事,她這樣愛主、愛教會勝過愛自身的行為表現,已深深的烙印在大家的心裡,令人難以忘懷!

金句:『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

(羅馬書八章3137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