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生週報-95/09/10

伴、關係、服事

經文:使徒行傳二章4447                             胡忠銘牧師

前言:

每年九月的第一個主日,是長老教會所訂的「普世紀念主日」。此一紀念日,乃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信仰告白:「教會……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之精神,於1997年第44屆通常年會中,第30條決議案所通過設立的。設立「普世紀念主日」之主要目的,乃要喚起全體牧長及信徒對普世事工之瞭解和參與,同時培養普世宣教之視野與胸懷,回饋世界落後地區教會之需要。質言之,就是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會友,能和普世的教會建立起「伴」之「關係」,一起共同「服事」上帝。

巧的是,每年此時,也都是德生教會各團契會長就任的主日,基於此,本文乃以<伴、關係、服事>為題,好讓大家明白團契的意義,同時熱心參與團契的福音事工。

.有伴很好

19907月底,在英國進修的課程全部結束後,由於省吃儉用,存下一筆獎學金,而得以偕同內人與大女兒參加英國的旅行團,前往歐洲大陸觀光。當時,我搭火車從伯明罕出發,到倫敦與同行的團員會合,再一起搭遊覽巴士前往多弗港(Dover Harbour)轉乘渡輪,跨越英吉利海峽到法國的加來港(Calais Harbour)。抵達加來港之後,再搭乘於多弗港上船的同一輛遊覽巴士,前往歐洲大陸各地。這趟跨越英吉利海峽之旅,光是等船、下船就用掉了相當多的時間,想在一天之內,以海陸的方式抵達巴黎,根本不可能。

幾年之後,隨著英吉利海峽海底鐵路隧道工程的竣工,199411月,連接英國與歐陸的高速火車「歐洲之星」(Eurostar)啟航之後,人們來往於英國倫敦與法國巴黎,以及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之間的「歐洲之星」,乃成了跨越英吉利海峽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也大大縮短了三地間的時程。目前,從倫敦巴黎只需兩個小時又三十五分鐘;從倫敦到布魯塞爾,也只需兩個小時又二十分鐘即可到達,不似以前得搭飛機或乘輪船橫越英吉利海峽
,讓人感到不便與秏時。

為進一步縮短時間,英國又趕工興建了一段與歐陸相同標準的新軌道,同時改變發車的車站。這項被稱為「海峽隧道連接鐵路(Channel Tunnel Rail Link)之計畫,於2007年完工後,將會比原先的行車時間,再縮短二十分鐘。

   看到海峽隧道連接鐵路」工程的報導,使我想起,以前曾經說過的一個例子。多年前,英國泰晤士報,舉辦過一次有獎徵答,題目為:「從倫敦到巴黎最快到達的方式是什麼?」題目公佈後,在短短的幾天內,成千上萬如雪片飛來的答案,可說包羅萬象、千奇百怪。最後,獲獎的答案是:「與要好的朋友一起同行。」的確,與要好的朋友一起同行,不但最為快速,也最為美好。每次想到這項有獎徵答的活動,著實令人非常佩服得獎者的巧思。

.建立在「團契」基礎上的伴更好

有伴雖好,然除非是建立在無私無我、愛的團契之基礎上,否則,挑戰一到,馬上就會被擊垮。

記得200531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時,我曾發表過一篇名為<愛與和平vs.非和平>的文章,文中,我曾談到一段話:「人之所以會結合,有著諸多原因,其中不乏理想的結合、革命情感的結合、利益的結合、政治的結合、信仰的結合、愛情的結合等。除此之外,當然也有所謂的『強迫性結合』。」訴說缺乏愛與公義的基礎之「強迫性結合」,不但無法實現出真正的和平,也毫無意義可言,藉以表達對中國提出「反分裂國家法」的一些個人看法。雖然「反分裂國家法」的議題,已逐漸冷卻,甚至被人淡忘,但當 施明德 先生發起一百元捐款與靜坐抗議的倒扁運動後,卻又讓我想起先前所曾經說過的上述這段話。

以前, 施明德 先生與陳水扁總統,因為民主的革命情感而結合,當時,有許多秉持共同理想,紛紛投入民主運動的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結合成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讓台灣的民主開花結果,創造了新的歷史,這段為民主而奮鬥的歷史,著實可以用「可歌可泣」這四個字來形容。然這些民主鬥士經過一番努力,取得執政權之後,當初因革命情感而結合的美麗畫面,卻隨著政治利益的分配不均,以及政治理念的不同
,加上人性的軟弱,在媒體上的相互叫囂、對罵,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樣的結果,乃在透露出,革命情感、利益、政治,甚至是愛情的結合,是短暫、不可靠、禁不起考驗的。

到過教會的人,對「團契」一詞,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因在小組教會還未盛行之前,教會大都會以年齡、工作、教育、家庭、地域等,有同等性質背景的群體,組成各種團契來傳揚福音,猶如在教會或基督教團體當中,所經常聽到的松年團契、青年團契、少年團契、社青團契、夫婦團契、婦女團契、兄弟團契、旅外團契、音樂團契、醫療團契、同仁團契、教師團契……等。

「團契」一詞,希臘文稱做Koinonia,意為靈裡的交流與互通、生命的同甘與共苦、生活上的愛與扶持。雖在華人的教會當中,「團契」的稱呼已被沿用多年,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裡面,卻找不到「團契」這個詞彙。中文和合本聖經雖沒有直接將Koinonia翻譯成「團契」,而將之譯為「相交、得分、交接、相通」,然卻仍可從這些翻譯詞當中,看到與團契相同的意涵。

「團契」的英文為Fellowship,是由Fellow(同伴、同路人)與ship(船)兩個字組合而成,意指共處在一艘船上的「伴」。有人用下列這四個字,加以說明Fellowship的意涵,將之解釋為是一種俱「關係」(Relationship)、「夥伴」(Partnership)、「陪伴」(Companionship)、「服事」(Stewardship)之群體。

.有團契關係的共同服事最好

基本上,這樣子的解釋,使徒行傳二章44-47節所載之經文:「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給了我們完全的答案。也因此,這一段經文,被視為是初代教會團契生活與共同敬拜的模式,其精神正是現代教會所須學習和效法的。

從此一經文之敘述看來,這樣的生活模式,似乎是一種凡物公用的共產主義社會。然事實上,當時教會所實行的,並不是所謂的共產制度,而是同信的人,一起站在互愛、互信的基礎上,秉持愛與無私的精神,自動與人分享所有的生活方式,因教會並沒有強迫要求信徒非得這樣做不可。

這些同信的人之所以會這樣做,乃甘心出於自願,因他們原本以為,耶穌來是要拯救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改變他們做羅馬人奴隸的身分,所以接受了祂。但當他們接受耶穌基督,相信祂之後,卻感受到,耶穌基督所帶給他們的,是一種生命的改變,遠遠超過他們原先對於政治上的期待,使得他們改變觀念,視一切的財產和所擁有的東西,都是上帝所賜與和交託,必要之時,應無條件的分享出來,好讓大家都能享受到上帝的恩典,就好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能將上帝所給予的恩典據為己有,應當拿出來共享。從這短短的幾節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個美麗的畫面:

1.信的人,共同聚集領受使徒繼承自耶穌的教訓。

2.用愛彼此扶持,凡物公用。

3.一起擘餅、用餐,紀念主耶穌的復活。

4.共同禮拜,禱告與讚美。

除此之外,有牧者將如此的信仰生活方式解釋為:

1.感受:合一的感受、身份的感受、歸屬的感受。

2.分享:信仰的分享、愛心的分享。

3.相交:與上帝的相交、與弟兄姊妹的相交。

基本上,這樣的畫面,除了是初代教會的一種生活模式和態度外,也正是一種團契的具體表現。這些聚集的人,因信的「關係」,成為「伴」(團契),彼此互動,一起分享,進而共同「服事」,終於得著上帝的祝福,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由此端見,要呈現出美好的團契生活,「伴、關係、服事」的「感受、分享、相交」絕不可或缺。

結語:
     團契是屬靈的家,是能夠同負一軛的地方,凡同信的人一起共同聚集,在靈裡彼此分享、關心與交通,都可以稱得上是團契。當然,如果生命不能分享,就不容易有團契。藉著團契的聚會,不但可以傳揚福音,還可以使人認識上帝,得著新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團契並不在乎聚會的形式與人數的多寡,乃在乎於有沒有上帝的同在,讓同信的人能夠在靈裡交流與互通,同甘與共苦,相愛與扶持。

 

回應見證:蒙召接聖歌隊隊長- 董文媛 老師

原先聖歌隊長一職好幾個人都屬意外子,沒想到他在學校卻被推選為本屆系主任,分身乏術之下,外子說看我要不要考慮,對我這麼一個習慣自由自在的人來說,有任何頭銜都是壓力,自己又不善於經營人際關係,更何況要帶領一個連我自己都不擅長的音樂團體,我實在沒有多少意願!光是用想的,就足以叫人膽怯!

然而,我習慣凡事求告神,禱告並等候答案。

神沒立刻回應我的求問。

7月底我去參加訪韓聖會,神透過趙鏞基牧師、楊寧亞牧師、周神助牧師的講道對我說話,原本不期待神會透過康希牧師對我說話的,沒想到他引用的聖經章節:「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使我稍微安,但真的要承接任何我不熟悉領域的服事,我仍沒有信心,但是,就在最後一天結業典禮之前,有個老姊妹與我一同被分派到同一個韓國家庭去,彼此的交通當中,她一直鼓勵我要用神給我在聖經話語的恩賜服事祂,但我告訴她,非有神親自呼召,願與我同在,我不要。沒想到一回台灣,86本教會的主日講台,神就馬上以經文回應我:「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

接下來帶職服事的一年,願神看我為良善又忠心,也盼望和弟兄姊妹在主耶穌基督裏同心合意興旺福音。

*會友園地*               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青契會長-黃昭瑞

 

今年暑假我與青年團契一起為神打了一場美好的戰。

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耶穌對祂的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耶穌邀請祂的門徒與祂一起冒險,展開那信心的旅程,神就是這樣邀請我們一起奔走天路,在七月教會的兒童營及霧社短宣中與祂一起服事小朋友。

大概今年三月時,神把異象放在我們的禱告中,要我們在暑假辦一個屬於主日學及社區小朋友的營會,一開始的營會主題原本是英文營,但感謝主祂要我們做更大的事,要我們教導小朋友屬於耶穌那完美的品格,於是「兒童品格雙語營」就這樣誕生了。過程中聖靈為我們做了一切聯絡的工作,青年團契專攻活動組及闖關部分,主日學則全力負責小隊輔導及招生的工作,青契的核心同工們及宜欣姐不斷在聚會中傳遞我們的異象,求神興起更多同工來服事,主日學及週末營也努力邀請小朋友參加營會,看著辦公室報名人數漸漸增加,我們也越來越喜樂,相信神會成就一切大事超過我們所求所想
。經過幾個月的禱告、籌備、加上同工們在暑假中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我們看見了許多小朋友在營會中從陌生到熟悉,從不認識耶穌到唱詩歌時高舉耶穌的名,也能夠在每次小組分享及大堂回應中努力記住毎天所學的品格。記得在一次的拍賣闖關中,有幾個小朋友單純的為了買到「信耶穌,得永生」,不惜付出所有的金錢及生命卡,看著他們舉起小小的手,天真渴望的望著前面的大字,讓我們真是獻上所有感謝與讚美,為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或許在教會一個禮拜的兒童營只是這群小朋友們在暑假一連串營會中的幾天,但我們禱告這幾天能成為改變他們生命的少數幾天,更相信神把一個敬畏祂
、學習耶穌完美品格的心放在毎一位小朋友的生命中。一年一百多個小朋友聽見福音,五年就有五百多個,十年就會有一千多個,甚至更多,如果毎間教會都能這樣一起努力,相信耶穌的福音會翻轉整個高雄。

結束了教會的品格營後,所有同工帶著滿滿的信心前往下一個應許之地
—霧社,與程牧師一起配搭,進行一個禮拜的短宣,雖然因颱風沒能如期出發,但感謝主在星期三與霧社教會作聯繫溝通後,確定山上一切平安,我們出發了!在遊覽車上所有青契同工們一起禱告,雖然營會縮短為三天,但我們相信神會讓我們在三天中完成所有祂為我們預備的,傍晚到了霧社教會後同工們全力預備隔天的課程及活動,不敢浪費一點時間,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多出來的預備天了。抱著期待又忐忑的心,第一天所有同工們五點半起了個大早,晨更後七點就到了仁愛國小預備,途中望著美麗的碧湖,遠望屬於台灣的中央山脈,看著同工們努力地佈置場地,我的心跟著詩人一起讚美神:「我舉目向山,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別人爭戰是靠車靠馬,我們在霧社短宣的爭戰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第一天來的小朋友雖然不多,但在當中看見了好幾個前年參加過的小孩,他們都長大了,其中有許多現在都很穩定參與教會的主日學,當他們叫出我的名字時,我幾乎忍住眼淚對神說:「主啊,祢從未放棄這一群在物質上缺乏的原住民孩子們,如果這是祢的心意,求祢在這三天大大使用所有德生教會的青年們
,改變這群小朋友的生命。」接下來兩天的營會,神不但回應了我們的禱告,把更多更多小朋友放在我們當中,最後一天午休時所有小朋友與同工們都不想睡覺,索性玩起騎輔導打仗,看著小朋友在輔導哥哥姐姐們身上爬來爬去,這種生命的交會就像兩千多年前耶穌道成肉身,親自參與在我們生命當中一樣,是這樣美麗,雖然很多原住民小朋友因為出生在破碎的家庭,在許多想法及價值觀上讓我們很頭痛,但如果連我們都排斥這樣的孩子,真正能改變生命的耶穌根本不可能進入到他們的心中,我們知道雖然盜賊來是要偷竊、殺害、毀壞,但神的應許是耶穌來要我們得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毎天營會結束的晚上,同工們都有一段很長時間的敬拜讚美禱告會,我們把所有孩子帶到神面前,我們沒辦法做的,求神來做,讓我們很頭痛的學生我們求神親自改變,看見同工們一起舉手、跪拜在神面前呼求,我們相信神要復興霧社的小朋友們,讓他們更認識耶穌。最後一天有許多小朋友回家時,手上拿著點心,手臂掛著禮物,嘴裡還吃著獎勵的糖果,我們禱告神在他們心中也同樣賞賜那滿滿的祝福及喜樂,如果能陪伴這些小朋友一起長大,在信仰上更多認識神,我們願意。

有一天晚上霧社教會程牧師跟我分享:「你知道嗎?藉著你們這次做兒童事工,我接觸了好多家長,有好幾個都答應會來做禮拜喔。」是啊,神就是這樣超乎我們所求所想。

「我們渡到那邊去吧!」耶穌毎天都邀請我們一起與祂在信心的路上行走,或許我們不知道前面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有耶穌。兒童營結束後我們都擔心當這群孩子是否會不知不覺忘記了在教會所學的一切,但重要的是我們能將他們帶到上帝面前認識耶穌。聖經中上帝的慈愛憐憫與人信心的回應
,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留下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昔在今在永在的神今天也呼召我們用信心與祂一同寫出生命美麗的故事,神在今年暑假擴張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看見在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年齡,敬拜的卻是同一位神。

「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今年暑假,我與青年團契為神打了一場美好的仗!

金句:『上帝將祂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祂裡面,
祂也住在我們的生命裡。』

(約翰一書四章13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